六耳獼猴為何明知必死,還跟孫悟空上靈山?菩提老祖早已看穿真相
人生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,所有的聚散離合,都被無形之中的命運所牽絆,那些一閃而逝的過往無人能追回,因而六耳獼猴“知前后,萬物皆明”的天賦就讓人倍加羨慕。相比于事后諸葛亮,假如我們能夠事事提前知曉,是否更容易抓住來之不易的幸福呢?
想象如此,然而總有一條名為現實的鴻溝會讓沉醉于美好想象的頭腦冷靜下來。哪怕是神魔世界西游記中的六耳獼猴,在擁有如此令人羨慕的天賦之下,仍然進入一個迷局之中:
如果有如此天賦,能知前后,六耳獼猴在明知去靈山必死的前提下,為何還要跟著孫悟空去見如來,自尋死路?
然而,菩提老祖數百千年早已看透了這一個迷局的答案,六耳獼猴天賦乃是如來所言,定然非虛,但他最終在靈山被孫悟空滅掉也是真,只因他沒有看破神魔世界的真相,才會最終一無所有。
菩提老祖作為世外高人,隱居在世外桃源之中,在當年傳授給孫悟空神通之時,曾說“術字門中,乃是些請仙扶鸞,問卜揲蓍,能知趨吉避兇之理”
孫悟空好奇的問菩提老祖,這樣能長生嗎?
菩提老祖回答道,“不能”。
在菩提老祖一開始試探孫悟空的技能之中,一共有,動、靜、流、術四種神通。術之一門,就類似于六耳獼猴能知前后的天賦,卻要稍微弱一些。然而菩提老祖卻說這些神通都不能實現長生,一切都如同鏡花水月,夢幻泡影,可望而不可即。
因為哪怕可以預知未來的一部分,但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隨時發生的。三界之中孫悟空和六耳獼猴兩人爭吵,以及辨別真假美猴王的路線,觀音菩薩,地藏王菩薩的態度本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。
觀音菩薩可以通過三根救命毫毛辨別出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區別,但是觀音菩薩卻沒有這樣做。等到了地藏王菩薩身邊的坐騎諦聽出面,分辨出真假美猴王之后,除了礙于真假孫悟空的實力會對地府造成影響之外,觀音菩薩的態度肯定也要顧及。
畢竟觀音菩薩在西游記中除了是一個菩薩,還是靈山之上的七佛之師,天界之中的五老之一,實力和地位在靈山僅次于如來。
所以,綜合考慮之下,神獸諦聽才說,佛法無邊,暗示只有如來才能分辨出真假美猴王的區別,并說出答案。
正因如此,每次孫悟空和六耳獼猴離開一個地方,見到一個神仙,都是串聯了前面時光的線索,然后又各自連續成為不同的現在??此剖橇J猴的天賦神通讓他一路無憂,但卻在最后關頭翻了車。
這就要說到六耳獼猴上最后被孫悟空打死,也許不是六耳獼猴預測到的未來。
因為六耳獼猴去靈山,和最終被打死之間,沒有必然的聯系。
因為哪怕是一場戲,都可以根據劇本來調整重拍,然而生活卻是一場直播,演好了固然皆大歡喜。但如果沒有按照預想的設定發展呢?
不同的角色之間,六耳獼猴,孫悟空,玉皇大帝,托塔天王,十殿閻王,地藏王菩薩甚至是觀音菩薩如來佛祖之間都會彼此影響,環環相扣。
因此,按照六耳獼猴的天賦來說,無疑是提前看到了劇本,但卻無法約束每一個人的表演和發揮。人生的戲就是這樣,哪怕演壞了,也要繼續下去。所以,六耳獼猴就算能知前后,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真正的結局。
對于菩提老祖這樣的三界大佬來說,自然懂得修行和人生一樣,是一場不能倒退的戲。在我們不斷前行的同時,所有的一切也在不斷倒退,六耳獼猴縱然可以看好設定好的劇本,但當他根據劇本做出自己的調整時,就會影響到同在一出戲的所有人的表現,從而改變了未來。
這也應了佛家的那句話,“因緣無法重現”。對于種種緣起緣滅,在生命之中本就沒有回頭路,也沒有人有再來一次的機會。六耳獼猴憑借著自己的天賦,隨心所欲,卻最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。
歸根結底,因為生命短暫且無法重來,這是生活,也是修行。菩提老祖、如來佛祖這一級別的神仙自然無人靠此天賦跳出三界,成就至尊。
所以,六耳獼猴擁有的這種天賦看似強大,但卻像菩提老祖說的那樣,這技能其實鏡花水月,虛無縹緲,因為忽視了現實的變化莫測,反而成了六耳獼猴前進路上的絆腳石。
- 標簽:running man e56
- 編輯:程成
- 相關文章
-
光緒葬禮現場照:1628人儀仗隊,撒90萬張紙錢,送葬百姓交頭接耳
公元1871年光緒作為婉貞與醇親王的次子出生,由于長子已死,所以光緒是在期待和希冀的目光中誕生的…
- 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制?一尊兵馬俑裂開后,真相被揭曉
- 她是漂亮的女漢奸,戰爭勝利后躲進深山三十年,最后被獵戶發現
- 她是宋氏三姐妹財富最多的一個,一生有四個子女,可惜少人有知曉
- 為何北宋后妃都喜歡收養養女?宋仁宗告訴你,養女都是用來干啥的
- 公主到蒙古和親,被駙馬一腳踢死,康熙得知后如何報復的?
- 呂碧城:民國奇女子,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,為何終身未嫁?
-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都沒有被動過,其墓穴隱藏著怎樣的謎底
- “白虎”究竟是什么,為什么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要遠離“白虎”
- 高考試卷,為何偏偏要在監獄中,由犯人印刷?其實國家用心良苦
- 從對李斯趙高等人的態度上,可看出秦始皇暴戾與明智的矛盾性格